在现阶段新医改不断深入的医疗卫生环境下,我国社会公众对于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院内部建立起与市场经济条件相吻合的、现代医院发展进程中所需的医院绩效考核的整体框架与完整体系,已经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焦点性问题。“绩效考核”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从2009年医改政策实施开始,“绩效考核”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渗透入人们的生活,但是多数人对此的作用认识只停留在粗浅的“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基础上,实际上它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经营模式。
首先它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收入-支出)×百分比来计算科室收入的模式,而是通过考察服务病人数量、病种、病人病情难易程度等等多方面为切入点来综合考察,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只拼收入,不顾质量的情况。举个例子,在服务人次没有明显上升的情况下,若收入(收入的上升一般只受新技术的影响)却大幅度上升,就会抬高人均门诊费用和人均出院费用,而且往往药占比也会被迫提高,这些不仅会加重病人的负担、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更是与医改政策相背的。绩效考核便可以通过考察“药占比”、“人均费用”等来做有效控制。
其次,对于住院部这一块,通过“病人因子评价体系”,实现医务人员工作价值与病人的医疗过程、护理质量有效挂钩,从保障患者高质量就医与体现医务人员工作价值双赢联动入手,有效解决医院人员劳动价值衡量标准难以量化的技术瓶颈。对于每位患者,附相应的正向因子和负向因子,正向因子:患者年龄、手术等级、抢救与否、输血与否等。负向因子:超短住院日、投诉赔偿、医保违规等。比如,若A(30岁)、B(1岁)两患者都得了肺炎,则可以给治疗B的医务工作者相应加分。若某患者超短住院(例如1天),则可以给收治医务人员相应的扣分。
绩效考核与每个科室,每位员工真的是血液相融,它可以有效的改善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完全信任,建立起和谐的就医环境,让医院口碑和奖金增长双丰收。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粗浅见解,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笔者参加绩效考核培训课程
上一篇:产后康复,我们还能做得更多
下一篇:转变思想 快乐工作